棉织物又称棉布,是以棉纱为原料织造的织物。棉织物以优良的服用性能成为最常用的面料之一,广泛用于服装面料、装饰织物和产业用织物。棉是最受欢迎的衣服和家纺织物。多功能、柔软、透气、吸湿、全年穿着的舒适性、性能优良和耐穿仅仅是棉布备受欢迎的众多品质中的几点。
概念简介
棉织物又称棉布,是以棉纱为原料织造的织物。棉织物以优良的服用性能成为最常用的面料之一,广泛用于服装面料、装饰织物和产业用织物。随着纺织印染加工的深入发展,棉织物品种日益丰富,外观和性能及档次也不断提高。
由于化学纤维的发展,出现了棉型化纤,其长度(一般为38毫米左右)等物理性状符合棉纺工艺要求,在棉纺设备上纯纺或与棉纤维混纺而成,这类纤维的织物以及棉织物统称为棉型织物。
生产
棉织物的生产制造包括纺纱、织造和染整三项工艺过程,纺纱和织造是用机械方法把纺织纤维加工成纱线和织物的过程,染整则是用化学方法和一部分物理机械方法对纤维制品进行再加工过程,通过整理加工,可以提高纤维及其制品的服用性能并改善其外观。
主要特性
棉型织物价格低廉,适用面广,是较好的内衣、婴儿装及夏季面料,也是大众化春秋外衣面料。棉织物的主要特性主要表现为:
1、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穿着舒适;
2、手感柔软,光泽柔和、质朴;
3、保暖性好,服用性能优良;
4、染色性好,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但色牢度不够好;
5、耐碱不耐酸,浓碱处理可使织物中纤维截面变圆,从而提高织物的光泽,即丝光作用
6、耐光性较好,但长时间曝晒会引起褪色和强力下降;
7、弹性较差,易产生皱褶且折痕不易回复;
8、纯绵织物易发霉、变质,但抗虫蛀。
棉织物又叫棉布,是指以棉纤维作原料的布料。
棉织物吸水性强,耐磨耐洗,柔软舒适,冬季穿着保暖性好,夏季穿着透气凉爽,棉织物以其优良的服用性能而成为最常用的童装材料之一,是最为普及的童装面料。但其弹性较差,缩水率较大,容易起皱。棉织物色彩一般比较鲜艳,多用于儿童夏装,休闲装,内衣,运动装等。
缺点
耐酸能力差,弹性差,缩水率大,易折皱,易生霉,如长时间与日光接触,强力降低,纤维会变硬变脆,但抗虫蛀,是理想的内衣料,也是物美价廉的大众外衣。
品种
平布、细纺、府绸、斜纹布、哔叽、华达呢、卡其、贡缎、麻纱、平绒、灯芯绒、绒布、纱罗、牛津布
洗涤保养
1、棉织物的耐碱性强,不耐酸,抗高温性好,可用各种洗涤剂,但尽量不要用洗衣粉,最好用透明皂或皂粉,皂膏。先用温水将洗涤涤化开,等冷却后再将衣物放入浸泡。不宜氯漂;
2、有色衣物洗涤前,可放在水中浸泡几分钟,但不宜过久,以免颜色受到破坏。
3、白色衣物可用碱性较强的洗涤剂高温洗涤,起漂白作用;
4、贴身内衣不可用热水浸泡,以免使汗渍中的蛋白质凝固而粘附在服装上,从而出现黄色斑。
5、针织品最好不要机洗
6、不同色的棉织衣物应该分开洗涤;
7、不要用洗衣板或毛刷搓刷。
8、漂洗时,可掌握"少量多次"的办法,即每次清水冲洗不一定用许多水;但要多洗几次。每次冲洗完后应拧干,再进行第二次冲洗,以提高洗涤效率。
9、宜阴干,应在通风阴凉处衣服,避免在强烈日光下曝晒,以免有色织物褪色,内里朝外晾晒。
10、注意通风,避免潮湿,以免发霉。
11、贴身内衣不可用热水浸泡,以免出现黄色汗斑。
12、针织品最好不要机洗,不可用力拧干,针织品不可用力纬向拉扯。
生产过程
棉针织物染整生产过程包括练漂、染色、印花、整理等工序。它对改善针织物外观,改善使用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等有重要作用。
1、练漂:棉针织物练漂的主要工序有:煮练、漂白、碱缩、上蜡等。其中煮练、漂白等加工原理、用剂与棉布相同,不再重述。但棉针织物是由线圈联结而成,纱线之间的空隙较大,易于变形,不能经受较大的张力,故加工时必须采用松式加工设备。下面简单介绍碱缩和上蜡等工序。
2、碱缩:棉针织物碱缩即棉针织物以松弛状态用浓碱处理的过程。棉纤维在浓烧碱液中膨化,织物收缩,织物密度和弹性增大,对组织疏松的汗布等织物加工,碱缩包括三个步骤,即浸轧碱液,堆置收缩和洗涤去碱。
3、上蜡:经练漂的棉针织物,棉纤维的油蜡物质去除后,纤维间的磨擦力增大。在缝纫时,因纤维不易滑移,针头易把纤维扎断而使织物产生针洞,影响穿着牢度。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严格控制工艺条件外,同时进行柔软处理,即上蜡,将脱水后的织物浸轧石蜡乳液,再经脱液烘干即可。
4、染色、印花:棉针织物的染色、印花与棉布基本相同,不再复述。染色时应采用绳状染色机等松式加工设备。印花采用手工印花或平版布动印花。
5、整理:棉针织物整理主要有防缩整理和起绒整理。棉针织物在染整加工中,易受到拉伸,积累形变,一经水洗,织物的积累形变就要回缩,引起尺寸改变。防缩整理是织物在湿热松弛状态强迫回缩,使织物尺寸稳定。对棉针织绒布需经起绒整理。起绒整理是将针织坯布浮线中的纤维拉出形也绒毛,使织物质地柔软。手感丰薄,保暖性增强。棉针织物品品种不同,染整工艺过程也各不相同。
内容来源:棉麻风尚